当前位置: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 > 扁平疣 >
扁平疣和普通疣,如何区分?
文章来源: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发布时间:2025-08-09
皮肤上冒出的小凸起总让人焦虑,但同样是“疣”,扁平疣与普通疣(如寻常疣、跖疣)的成因、形态与生长习惯却大不相同。前者常因“颜值困扰”被频繁关注,后者则因位置特殊或生长方式引发不适。学会从外观、触感与生长位置“三看”区分,能避免误判,让护理更精准。
外观形态:扁平与凸起的“视觉差异” 扁平疣的“扁平”是其最显著特征。它们通常与皮肤颜色接近(或略泛黄褐),表面光滑且边缘清晰,直径多在1-5毫米之间,形似小米粒或芝麻粒,常成片出现,如同给皮肤“撒了把细沙”。而普通疣(如手部寻常疣)则更“立体”——表面粗糙如菜花,质地坚硬,直径可能超过1厘米,单个生长时像“小肉刺”,若长在脚底(跖疣),还会因压迫形成黄色老茧样硬块,中心可见小黑点。 触感与生长位置:柔软与坚硬的“触觉密码” 扁平疣的触感偏“软”,用手指轻压几乎无疼痛感,常见于面部、手背及前臂等暴露部位,与日晒、皮肤微损伤引发的病毒侵入有关。普通疣则因角质增生更厚,触感“硬实”,按压时可能有轻微刺痛(尤其跖疣),且偏好“压力区”——手指因频繁摩擦易长寻常疣,脚底因长期受压则多见跖疣,甚至指甲周围(甲周疣)也会因指甲修剪过度被病毒“盯上”。 传播与自愈倾向:顽固与温和的“性格对比” 扁平疣的“社交属性”更强,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(如毛巾、搓澡巾)传播,且易因搔抓导致“自体接种”,从一处扩散至全身。它虽顽固,但部分人在免疫力提升后可能自然消退。普通疣的传播相对“低调”,多因皮肤破损直接接触病毒引发,生长速度较慢,但若长在脚底等易受压部位,可能因走路刺激逐渐增大,自愈概率低于扁平疣。 南京肤康皮肤病研究所提醒,区分扁平疣与普通疣需结合外观、位置与触感综合判断,避免自行用药或刺激患处。若疣体持续增多、伴随瘙痒或疼痛,建议及时就诊。- 上一篇:手背扁平疣反复发作的原因分析
- 下一篇:没有了
阅读本文的患者还看了

网上预约 优先就诊
肤康地址:南京市秦淮区建康路281号
门诊时间:周一至周日 8:00-17:30